总建筑规模1316万平方米!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公布!
自1998年深圳颁布实施
《城市规划条例》以来
法定图则一直是开发项目的核心环节
它决定了每一个项目的
用地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
今天
光明君要为大家带来
一份新鲜热辣的文件
《[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
一起来看看吧~
↓↓↓
[光明中心地区]名片
位置:光明区中部,东邻两明生态区、西邻茅洲河、南邻高新技术产业区,为《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光明区中心和深圳北部中心。
开发规模:规划本片区居住人口23万人,就业人口27万人。规划用地8.18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316万平方米(不包括各类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和公用设施面积)。
发展目标:建设光明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主导功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新科技产业核心的综合服务配套区,光明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以商业、商务服务、研发办公、旅游、居住及配套等多种功能复合的绿色宜居新城区。
用地布局
放射状绿色网络为生态本底
以集约发展、功能混合为发展理念
贯彻TOD建设模式,形成
“一轴一环,一核三心”的空间结构
▲规划功能结构示意图
✔一轴:依托轨道6号线及其支线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发展轴线;
✔一环:以科学公园为核心形成设施服务环;
✔一核:结合6号线光明站、科学公园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光明站综合服务中心。
✔三心:结合6号线其他轨道站点,以TOD理念建设光明大街站、楼村站、科学公园站生活服务中心。
这个时候
肯定有小伙伴要问了
什么是TOD模式
光明君来告诉你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这种模式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公共设施
▼规划独立占地公共设施示意图
▲规划非独立占地公共设施示意图
●该片区内的市、区级公共设施主要围绕科学公园布局,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则按照社区划分安排在各社区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块。规划本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规模为23万人。
●科学公园周边环绕布局市区级文化、体育、科技、展览等设施;社区中心均采用混合附设的方式,布局在社区服务便利的位置,包括社区文化、体育、医疗、管理、服务等设施。
综合交通
片区以建设深圳
“绿色交通示范区”为目标
形成以人为本的交通模式
总体策略
✔人性化的交通组织:以公常路、科学城大道、双明大道、华夏二路四条东西向干道,光明大道、龙大高速、光侨路三条南北向干道连接外围道路路网,疏解对外交通需求;内部交通按照人车独立路权的方式组织道路系统,道路断面设计上优先保证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行人交通路权。
✔多层级的公交服务模式:对外利用6号线和6号线支线、公交专用道,实现与周边地区长距离的公交联系;通过常规公交、支线公交两级公交线路,实现本片区与公明、光明科学城及光明北片区、光明小镇、光明凤凰城片区等周边地区的中短距离以及本片区内部短距离的公交联系。在轨道站点和主要公交枢纽周边,组织轨道、公交、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和一站式换乘。
✔完善的慢行系统:除常规道路断面上与机动车分离、互不干扰的步行、自行车系统外,结合各层级的公共开放空间、社区公共广场等进一步完善步行、自行车系统,根据地形条件、建筑布局设置合理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按照服务半径设置自行车服务设施,引导步行、自行车等健康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
▼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示意图
▲慢行交通系统示意图
其中,步行系统分为
沿街步行道、休闲步行道两大类
●沿街步行道:在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上规划的沿街步行道。
●休闲步行道:包括联系各级城市公园绿地的步行路径和结合城市建筑建设的立体(地面、地下和地上)慢行步道两类。
市政工程
合理预测片区内的用水量、污水量
用电负荷、通信负荷和供气量
高效、集约利用水资源
完善供电电源布局及网架结构
优化完善通信设施布局
提高管道燃气气化率
保障片区内供水、供电
通信和供气安全
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
提倡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
▲市政工程规划图
●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本片区污水收集到楼村水系、木墩水系沿线的污水截污干管,统一排往光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应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采取收集、入渗、调蓄等手段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降低本片区的雨水综合径流系数,降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
●片区城市建设区内雨水宜以入渗调蓄为主,并适度收集利用;生态用地等非城市建设区宜以雨洪收集利用为主;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固体废弃物应进行资源化回收及利用,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该片区位于“公明-光明-凤凰-白花洞”地质灾害分布带,本片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应根据相关法规、规范对已存、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相应的评估、避让和工程处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项目开发建设。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示意图
城市空间形态控制
✔尽可能保留现状低山、丘陵,形成连绵成片、有较大规模的科学公园,其他地区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水系以及规划的公园绿地形成次一级的公共开放空间,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以TOD的开发模式结合用地条件,在光明站轨道站点周边地区布局地标建筑群。
✔以科学公园为核心,在中心区内形成东西向的轴线景观,结合轴线可设置便捷的步行路径,并建立与光明站和楼村站的紧密联系。
✔重点打造由柴山至楼村水南北向的景观轴线。
✔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控制街道尺度和沿街界面,形成紧凑的空间形态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沿河流、公园等大型公共开放空间的地块,其紧邻公共开放空间的建筑应适度降低建筑高度,形成梯度变化的建筑高度分布。
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
✔本片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认定和保护范围的划定以批准的专项规划为准。
✔本片区涉及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保护、开发应执行批准的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
建筑界面
✔光明大街、光辉大道、河心路两侧的建筑鼓励保持连续商业界面。
✔广场型公共空间、社区公共广场四周鼓励保持连续商业界面。
✔相邻科学公园、楼村学府公园、楼村公园、东周公园、狮山公园、翠湖公园,以及楼村水、木墩水沿线地区宜采用开敞、通透的建筑界面,保证自然景观的可达性以及视线的通透性。
建筑高度
✔位于轨道6号线光明站与楼村站周边地区宜建设垂直城市,形成超高层建筑簇群。
✔相邻科学公园、楼村学府公园、楼村公园、东周公园、狮山公园、翠湖公园以及楼村水、木墩水沿线地区建筑高度宜结合公共空间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导,保证公共空间的可视性。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必须为所有人(包括残疾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通道,并与周边的道路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形成良好的衔接。
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
●片区内分布有集中的基本农田区域,面积约18.33公顷。
●片区内主要公园绿地有科学公园、楼村公园、楼村学府公园、狮山公园、翠湖公园、光侨公园、东周公园以及木墩河、楼村水沿河绿地和沿路绿地等,规划公园绿地面积合计161.03公顷。本片区内主要的广场用地有楼明路南段、东周片区、大丰安片区社区广场等,规划广场用地面积合计0.86公顷。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统筹管控城市更新
结合规划实施优化落实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
补充公共服务短板
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
未来的光明中心地区一定会更美!
光明君特选(请戳下方标题)
编辑整理 |深圳光明
内容来源 |深圳市
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了解光明区更多资讯,关注深圳光明,光明区唯一官方权威微信发布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